首页  组织架构  党建动态  通知公告  统战工作  基层党建  理论学习  党员风采  党报要论  书记信箱  联系我们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通知公告>>正文
 
关于印发黄晓东同志《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宣讲报告会提纲》的通知
发布日期:2009/03/12    点击次数:[]

师(珠)学组办发[2009] 3

关于印发黄晓东同志《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宣讲报告会提纲》的通知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校内各单位:

311下午,珠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晓东同志为我校党员、干部作了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宣讲报告,报告对《规划纲要》出台的背景、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以及珠海市落实《规划纲要》的思路等方面做了解读和说明,对我校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现将报告提纲印发各单位,请认真组织学习和传达。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〇〇九年三月十二日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宣讲报告会提纲

黄晓东

2009311日)

 

   

 

    一、《规划纲要》出台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日前,国务院审议通过并正式批准实施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审时度势、着眼全局,在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要历史结点上、在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批准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是面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进程,深入推进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是积极应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深刻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举措,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

() 《规划纲要》编制的背景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这一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在不同时期做出了非常重要的战略部署。1979年,做出建立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等一系列重要论断,推动了沿海地区的大发展。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多次视察广东,对广东的改革发展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也是在广东最早提出来的。20087月,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放在一个更重要的位置,并指示国家发改委牵头,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会同广东研究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

《规划纲要》从研究编制到发布实施,不到5个月时间,效率之高,是以往同类规划编制工作没有过的。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部门及广东省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的结果。

背景之一:《规划纲要》用“四个成为、一个建立”概括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重大成就和贡献,即:“成为全国市场化程度最高、市场体系最完备的地区;成为我国外向度最高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成为我国三大城镇密集地区之一;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30年前,广东GDP总量只是辽宁的1/3,仅占全国的1.5%,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是从经济规模上看,经济总量全国第一。2007年,广东GDP31084.4亿元,占全国的1/8,财政收入占全国的1/719年前超过广东后,经济总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现已超过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香港和台湾,估计再有5年时间可以超过韩国。2008年,珠三角9GDP29746元,以占全省30%的土地面积实现了全省83%GDP。人均GDP超过8500美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的1.67倍。外贸进出口总额达6567亿美元,与世界排名第13位的西班牙相近。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利用外资和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分别占全省的七—九成。

二是从经济外向度看,已经从封闭走向开放。1979年,广东外贸依存度为14.4%2007年,全省对外贸易总额达到6340.4亿美元,占全国的29.1%,外贸依存度达155%

三是从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看,研究实现从低收入向上中等收入、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后期转变。1978年,广东人均GDP370美元。2007年,全省人均GDP4102美元,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均GDP7520美元,研究达到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城市化率也由1979年的19.3%提升到目前的61.7%,比全国高出18.2个百分点。

四是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看,研究实现从贫困向宽裕型小康转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年是412元,2007年为17699元,增长了42

背景之二:《规划纲要》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广东经济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两个方面,指出了珠江三角洲地区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首先,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蔓延,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日益加深,广东省首当其冲。外需的急剧减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直接而巨大。2008年,全省重要经济指标均呈回落态势,尤其12月份下降明显:出口同比下降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前11个月的增幅下降13.6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同比下降33.2%。这是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峻的。

其次,从深层次矛盾看,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服务业发展滞后,制造业处于产业链低端。以服务业为例,2007年,广东服务业比重为43.2%,珠三角地区为46.6%,低于北京的71.3%、上海的51.9%、台湾的71.7%的水平,低于发达国家72.2%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巴西64%、印度54.7%的水平。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与经济总量第一的地位不相称。虽然发明专项申请量名列全国第一,但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广东技术对外依存度达50%,高新技术企业来自国外跨国公司的发明专利占70%以上。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24.7%,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只有5.7%2007年底,广东只有8个国家重点试验室,占全国总量不足4%。每万人在校研究生为5.3人,低于全国平均的8.4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4%,低于浙江36%、江苏35.6%的水平。

三是需求结构不尽合理,消费和投资拉动作用不足。20002006年广东资本形成率为38.6%,明显低于全国同期的39.9%2006年为全国最低。

四是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尽合理,居民收入所占份额偏小。2007年,广东省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为38.8%,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列22位。20002007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9%6.4%,比全国平均增速分别慢了3个和2.7个百分点。

五是城乡和区域差距偏大。从区域差距看,广东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GDP总量只相当于珠三角9个市的26%,人均GDP分别为珠三角9个市的24%28.2%23.9%2007年珠三角9市人均GDP54386元,是东西两翼的3.8倍、北部山区的4.1倍。

六是能源、资源约束明显,特别是土地开发强度大。珠三角地区100%的煤炭、95%的木材、86%的成品油、72%的钢材、22%左右的电力需要从外省调入和进口。目前全省实际建设用地已经突破2010年用地规模255.3万亩,2002年——2007年,珠三角地区耕地面积净减少248万亩。深圳的土地开发强度达到46.5%,高于香港。

七是环境压力大,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任务繁重。珠三角9个市中8个城市属于重酸雨地区。

上述7个问题总的概括起来,就是:产业层次总体偏低、创新能力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能源资源保障能力较弱、环境问题比较突出。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人民币的升值、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价格的上涨,这些深层次矛盾集中暴露出来,表明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转变发展方式已经迫在眉睫,这是《规划纲要》出台的最主要的背景和原因。

背景之三:《规划纲要》指出了珠三角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快;二是粤港澳三地经济加快融合,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后劲;三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这些都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温家宝总理去年7月份视察广东时指示“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处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内外环境,需要有新规划、新目标,引导这一地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温总理的“6个新”,是对编制《规划纲要》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最好诠释。

() 《规划纲要》出台和实施的重要意义

《规划纲要》从“五个有利于”方面阐述了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二是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三是有利于辐射和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促进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四是有利于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保持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

五是有利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建立实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

 

二、《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和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

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要按照“五个着力、六个率先”的要求,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建立创新型区域;着力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深化体制改革,勇于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加强与港澳合作,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率先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要把解决当前问题与谋划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保持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保持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

()战略定位

《规划纲要》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赋予五大战略定位: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与此比较,对长三角的定位是:把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三大经济区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地处沿海,人口稠密,城市密集,人才荟萃,经济发达,都是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地区和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都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艰巨任务。2007年,三地国土总面积34.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3.6%;人口总计2.1亿,占全国的15.7%GDP总量9.62万亿元,占全国的38.3%;地方财政收入9415亿元,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40%;进出口总额16739亿美元,占全国的77%;实际利用外资647亿美元,占全国的82.6%。所以,国家赋予三大地区的定位,都有“对外开放的门户”、“经济中心”、“现代制造业基地”、“城市群”的定位,只是表述各有不同。

三大经济区的区别在于:一是珠三角人口比另外两个地区少近一半,经济总量上不占优势,但人均指标领先;二是珠三角在对外开放程度、对外贸易依存度方面领先,但另外两个地区的增长势头超过了珠三角;三是在投资、出口、消费三大需求拉动方面,珠三角投资、消费的增长势头逊于另外两个地区;四是珠三角专利申请量派排在另外两个地区之前,但人均受教育年限、万人中科技人员数量等指标落后。

国家对珠三角的战略定位,较好地把握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世界坐标、全国方位和阶段特征,既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客观实际和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又符合国家区域战略的总体部署。这其中,最重要的定位是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这是《规划纲要》赋予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政策和先行先试权利的依据,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改革发展留下了空间。

 ()发展目标

《规划纲要》分当前、2012年、2020年三个阶段,从产业结构、创新能力、节能减排、区域布局、社会事业、人民生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充分估计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抓紧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各项部署。要结合的实际,大力改善民生和启动最终消费需求,大力拉动民间投资,大力促进外贸出口,形成促进经济增长的合力。

2012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产业结构明显升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区域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粤港澳经济进一步融合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0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07年显著增长,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城镇化水平达到80%以上。

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和谐相处的局面,形成粤港澳三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000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比2012年翻一番;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0岁;城镇化水平达到85%左右

 

三、《规划纲要》提出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规划纲要》从九个方面提出了推进珠三角改革发展的远景规划、重点任务和相应的政策措施,它们分别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由于时间关系,在这里就不一一展开,只是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和旅游业。扩大中国(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珠海)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中国(广州)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国际影响力。到2020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60%。二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现代装备、汽车、钢铁、石化、船舶制造等产业。三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到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0%。四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做优家用电器、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建材、造纸、中药等优势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五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具有岭南特色的都市型、外向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六是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要淘汰一批落后企业,转移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提升一批优势企业,培育一批潜力企业。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推进核心技术的创新和转化。积极推进原始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二是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三是构建开放型的区域创新体系。深化粤港澳科技合作,建立联合创新区。四是深化国家与地方创新联动机制。五是加强自主创新环境建设。加强自主创新投入、知识产权保护、人才等支撑体系建设。优化整合财政资源,加大财政投入。

(三)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一是建设开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亚太地区最开放、最便捷、最高效、最安全的客流和物流中心。二是构建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三是建设人水和谐的水利工程体系。确保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四是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打造“数字珠江三角洲”。

(四)统筹城乡发展

一是提高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优化城乡建设空间布局,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宜居城乡。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以常住人口为目标人群的公共服务体系,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建立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新机制。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广州市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优势,建成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小时城市圈的核心。深圳市要继续发挥经济特区的窗口、试验田和示范区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二是优化珠江口东岸地区功能布局。以深圳市为核心,以东莞、惠州市为节点的珠江口东岸地区,要优化人口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促进要素集聚和集约化发展。三是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区发展水平。以珠海市为核心,以佛山、江门、中山、肇庆市为节点的珠江口西岸地区,要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增强要素集聚和生产服务功能,优化城镇体系和产业布局。珠海要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和区位优势,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增强高端要素聚集发展功能和创新发展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发展带动能力,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生态文明的新特区,争创科学发展示范市。加快建设珠海高栏港工业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航空产业园区和国际商务休闲旅游度假区。四是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珠江三角洲地区九市要打破行政体制障碍,遵循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创新合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五是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环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指粤东、粤西、粤北及周边省、区的相邻地区。

(六)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一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切实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三是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到2012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左右,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左右,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0%;到202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废水排放完全达标。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筑以珠江水系、沿海重要绿化带和北部连绵山体为主要框架的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七)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支持港澳名牌高校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举办高等教育机构,放宽与境外机构合作办学权限。到2020年,重点引进3-5所国外知名大学到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合作举办高等教育机构,建成1-2所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高水平大学。二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三是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四是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网。五是建设和谐文化。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

(八)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一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和廉洁政府。二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创新国有资产运营和监管模式。三是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公共治理结构,理顺政府与城乡自治组织的关系。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四是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五是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先行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特区要继续发扬敢为人先、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的精神,勇当深化改革开放、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先锋,在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全国的改革开放中发挥窗口、试验、示范和带动作用,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走在前列。

(九)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

一是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推进对外贸易从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转变。积极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行业龙头企业投资。积极防范国际经济风险。二是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对接,加强产业合作,共建优质生活圈,创新合作方式。三是提升对台经贸合作水平。依托珠江三角洲地区现有台资企业,进一步扩大对台经贸合作。四是深化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将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纳入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五是加强与东盟等国际经济区域的合作。

   

四、《规划纲要》对珠海的定位要求

确立一个战略定位——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明确一个奋斗目标——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

突破一个瓶颈——加快建设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港珠澳大桥、广珠轻轨、珠海港)。

深化一项改革——社会管理综合改革。

增强三种能力——高端要素聚集发展功能和创新发展能力,核心竞争能力,发展带动能力。

加快建设一个基地五个区(园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高栏港工业区、航空产业园区(继续办好珠海国际航展)、大学园区、金湾台湾农民创业园区和国际商务休闲旅游度假区。

规划开发两个新区——珠海横琴新区、珠澳跨境合作区。

 

六、珠海落实《规划纲要》的思路

(一)提高认识,从把握历史机遇的高度深刻认识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极端重要性。

《规划纲要》对珠海的定位,极大地提升了珠海的战略地位和城市价值。

(二)突出重点,以重要基地和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

一是围绕建设交通枢纽城市,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广珠铁路、广珠城际轻轨、珠海机场高速、高栏港高速、金凤路改造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做好港珠澳大桥年内动工的准备工作,做好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建设的准备工作。二是围绕建设高栏港工业区,加快发展临港经济。加快中船大型修造船基地项目、中海油南海天然气陆上终端项目和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的推进和落地。三是围绕建设航空产业园,加快发展航空产业。四是围绕建设国际商务休闲旅游度假区,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和旅游业发展水平。唐家湾规划建设要拿出具体方案,情侣路主轴改造升级、野狸岛周边区域开发、“拱前吉”区域商贸中心建设要全面启动;积极促进长隆、海泉湾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加快西部红树林、水松林等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五是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定点招商力度,确保“金山做大、巨人归来”年内取得关键性突破,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六是围绕横琴开发,积极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确保年内澳门大学迁址横琴项目奠基。积极探索办好珠澳跨境合作区。七是突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开创各项改革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