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分校共成长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易小雅0608010187
艺术与传播学院传播系06级3班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七大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的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它是我们党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一名普通的学生,我认为要做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的全局。无论是从优化育人环境,还是从自我完善的要求,都要准确地把握科学的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并予以贯彻落实。
那么,具体到母校应该如何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呢?我认为应该从一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分校成立六年来在这方面有明显的进步。学校在教育上注重的是学生潜能的发挥还不是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学”,更多地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开放地学习。例如在我们的专业课数字媒介经营上,任课老师就充分地运用了启发式的教学,带领着我们去思考问题并且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使我们对数字媒介产生了新的认识。而且通过自主地查找资料,实地调研,让我们真正懂得了如何学习,如何学到有用的东西。
二是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七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曾经提到: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是高智能的复合型人材。
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而应该让他们读好书,好读书。像分校坚持开设的供学生自主选择的体育课和各类通识选修课,以及不定期举行的各种社团活动其实就是在贯彻落实这一点。其实,学生的各项技能是能够互补的,我们在发展学生德育、体育、美育的同时也在发展着学生的智育。但是,如果我们只注重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他各育,这样是对学生身心的严重摧残,同样阻碍着学生智育的发展。这样,他们只能成为书的奴隶,而不能成为书的主人,就不会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未来的实践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在社会上发展得最好的学生。在最近的招聘会上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许多用人单位开出的条件不再是“在校学习成绩优异”,而反而更加看中各种类型的证书,他们不希望聘用到高分低能的学生。
还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进取的拼搏精神,乐观向上的处世哲学,开朗大方的个性,宽广坦荡的胸怀,不畏艰难的韧性和耐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气质优雅,性格开朗,胸襟开阔,精神饱满,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成为的新时代新型的合格人材。
所以,无论从学生自己的发展还是从保证学校就业率上来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非常重要的一点。
三是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也是其基本价值取向,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
首先就要求老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进度也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上的帮助与教育。其次要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还学生一方净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在大一大二大三都与开设关于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必修课,无论是哪个学院哪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认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防止“有才无德”者的出现。再次要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个好的文化氛围。美化校园环境,优化育人结构,陶冶学生情操。我认为图书馆门口每周三晚上的“英语角”就非常好。同学们和外教每周定期都会在此进行交流沟通,不仅学习了英语,也大大增加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以后我们还可以模仿这一成功的模式,创立更多的“汉语角”,“新闻角”等等。此外,还应当要建立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让学生能和教师进行平等对话,平等交流,使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发展自己。这不仅包括课堂上的平等交流,也包括课外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沟通。最后,我认为我们还应当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合理利用现有的教育媒体,让学生开阔眼界,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分校的硬件设施建设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还是应当加以改善,就拿我所在的学院来说吧,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摄影机和剪辑器材明显的短缺,为了做好一个片子,我们常常会等很久,大大耽误了进度。
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
总之,分校作为一个高等教育机构就应当自觉地按照科学的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总结经验教训,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材保证。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就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深入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