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架构  党建动态  通知公告  统战工作  基层党建  理论学习  党员风采  党报要论  书记信箱  联系我们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基层党建>>正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通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滕丽媚、王德胜)
发布日期:2009/03/30    点击次数:[]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通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通识教学中心滕丽媚 王德胜 供稿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我们理解到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重心是和谐,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协调各方,统筹安排,各方合作,全力协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通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是我们通识教学中心全面准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结果,也是高等教育适应新的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中国建立后,教育方针虽几经修改,但其中心思想没有变化,那就是要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劳动者”。但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我们对教育方针的贯彻,采取的是简单分解的做法,即对“德、智、体、美、劳”采取一一对应的方式开设相关课程。通识教育理念打破了我们多年来对教育方针理解的片面性、单一的、纵向的思维方式,在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思想的指引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我校通识教育贯彻“博学与精专相统一的个性化素质教育”的理念,倡导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倡导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倡导道德人格培养与知识文化教育的统一;倡导中华传统文化育人与学习西方传统文化精华的统一;倡导技能技艺培养与审美艺术教育相协调;培养一专多能全面发展,博学多识的现代化人才。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校经过六年多的实践探索,对通识教育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我们将用统筹兼顾方法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打造有中国特色的通识教育,下面简单汇报我校通识教育的几点新认识:

一、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全面自由发展

“个性化素质教育”是北京师范大学在2000年,举办深圳南山学校时提出的。在2007年分校通识教育深化改革时,又重新定义此概念。大学通识教育强调在关注全体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基础上,既承认创造潜能的普遍性及创造力的可培养性,也承认个人的天赋及特质,即个性。我校通识教学中心向全体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素质教育,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艺术以及实践技能等五方面的素养,涉及各个学科领域近一百六十余门课程,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跨学科、跨专业自主选课,使学生充分发展个性,博学多识,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同时,通识中心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强调过程教学,把“备、讲、评、督、考、管”都看成统一的教学过程;倡导学习方法多样性,鼓励创新性思考与实践,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让所有学生各显其能,自由发展。从而体现我校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博学与精专相统一的个性化素质教育”。

二、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在学习科学发展观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我国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易经》中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中庸》中主张,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通识教育可产生通才,即博览群书,学贯中西,知自然人文,知古今之事,博学多识,通权达变,通情达理,兼备多种才能的人。通识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实现方式,也是大学精神的课程实现方式。通识教育可以造就“通才”、“通人”。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比较强调专业分工与专业教育,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对口专业人才”为目标。因此,在我国大学教育的课程结构中,专业教育课程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但是,随着人们对终身教育认识的深入,学生文理分科、大学本科课程过于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弊端凸显,这种情况已经引起高等教育人士的反思,而通识教育越来越受到中国教育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并力图把通识教育的理念纳入中国普通高校课程综合改革的范畴中

我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性改革实验区,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过程中,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必须携手并进,共同为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因此,通识教育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除了以学科为单位划分课程,更要考虑每门课程与其他知识领域的联系,强调知识的交叉性,丰富各模块课程门类,重视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的建设。

三、明确目标,凝练特色,提升质量

通过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使我们进一步明确认识到,我国通识教育开展起步较晚,在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按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既要向西方高校取经,也应该考虑到国内外的文化的差异,围绕我国人才培养的需要,开展有中国特色的通识教育。

在凝练特色,提升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特色和质量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教学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树立多样化的质量观,凝练办学特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一方面,有特色必须要求有质量;另一方面,不同的特色可用不同的质量标准来衡量,而不应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秉承北京师范大学百年优良传统,结合珠三角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挖掘我们自身的优势,加强对通识教育研究,扎实推进通识教育改革,使我校的通识教育改革创新实践更有成效,更具特色。

总之,我们的理念是:博学与精专相统一的个性化素质教育;我们措施是:五大模块坚持传统文化进课堂,世界名著进课堂,通过“五块两进”打造有中国特色的通识教育。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两文三语”高级实用性人才,为珠海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服务。在践行科学发展观中,以科学的理念武装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正确的方法教育人,以优秀的课程哺育人,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一代英才。